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中国化”立足现实朝向未来

❤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林捷兴)23日下午,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以《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与多元一体的文明进程》为题作了发言。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中国化”立足现实朝向未来
(图侵删)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摄

汪晖认为,在当代世界剧烈变化的条件下,重提“中国化”的命题,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为在新的危机和挑战中,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如何实现“第二个结合”,提供了路径和方向。“中国化”的核心要义是:持续地吸纳外来文化,但同时在实践中使之与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现实、中国方式相适应,而中国社会也伴随着这些新因素的加入,而持续地发生变化。因此,“中国化”是一个立足于中国现实和朝向未来的自我更新的进程,一个探寻未来而时时反顾过去的进程。

汪晖说,伴随着冷战的终结,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体系解体,但中国不但保持了政治结构、人口构成与国家规模的完整性,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基础上,正在努力实现朝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之间的连续性,这一现代化任务是难以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革命、变革和连续性的创造,是现代中国道路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文明生生不息的伟大传统。这个经验的核心,乃是几代中国革命者和改革者在吸纳各种进步思想和文化,探索中国变革道路时总结出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化”一直是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化”是从实事求是的中国传统中提炼出的先进思想,也成为中国革命最为重要的经验总结之一。

“中国革命和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化问题,是建立在人民史观之上,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华文明史观的灵魂,那么,中国各民族团结凝聚,并在二十世纪成为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中华文明史观的主要内涵。” 汪晖认为,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之时,突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 “四个共同”,也就是“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四个共同”的意义上,阐释“中国化”的概念,更能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一百多年前,鲁迅在谈及中国文化的现代变革的问题时,提示了一条包容、吸纳、传承、创新的中国化之路。经过一百多年的持续变革,中国的全球位置清晰可辨,通过重新焕发古老文明的新活力,在二十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地基之上,探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但为中国也为世界探讨和平发展之路、为多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贡献理想与力量。

精彩观点

中国革命和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化问题,是建立在人民史观之上。如果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华文明史观的灵魂,那么,中国各民族团结凝聚,并在二十世纪成为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文明史观主要内涵。

黑龙江省克山县发布道路冰雪黄色预警_1

湖南省江永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深圳美术馆推出“当代汉字艺术展”,探索汉字及书法在当代艺术中的可能性

乌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遭袭已致9人死亡

北京工美等“文创大户”文博首秀火出圈 展台工作人员直呼“根本忙不过来”

重庆完成南方地区最大单笔区域水权交易

“鸟类超模”如何孵化幼鸟?来看它们默契“交班”

问记者|“南水”进津10年,水都去哪儿了?

陕西省耀州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

韩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出院居家治疗

东方石化筹集10吨汽油和25吨柴油驰援海南灾后重建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中国化”立足现实朝向未来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朗月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