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讲解各自所属博物馆的文物故事,特别引人入胜,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些博物馆看看。”有市民朋友这样说。2月12日下午,京津冀三地博物馆志愿者同台分享活动在石家庄举行。
当天在河北博物院报告厅,来自京津冀三地的17位文博志愿者相继登台,用真挚生动的话语讲述三地文物背后的故事,追溯三地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志愿者们的讲解各具特色,现场观众听得饶有兴致。最终,三地志愿者集体朗诵《我是志愿者》,为整场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些文博志愿者中有的年逾花甲,有的还是中学生,乐于分享、落落大方是他们给人的一致印象。首都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王静以“穿越千年的文化使者”为题,介绍了该馆珍藏的西晋华芳墓银铃。讲解中,她从银铃的主人入手,把这件西晋文物讲得头头是道。这个小银铃在平时讲解中通常会被一笔带过,但王静经查看相关论文,并与论文作者反复沟通,深入挖掘了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如今,很多人通过她的讲解对这件文物兴趣十足,这令王静很开心,“迄今我当志愿者讲解员已7年,只要还走得动、讲得动,我就会继续下去。”天津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何姿岳是名在读研究生,在她看来当好文博志愿者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还要保持学无止境的心态,“作为一名志愿者讲解员,应该具备丰富的文物知识储备,去为观众进行输出和讲解。”河北博物院志愿者讲解员张若兰笑说,参加分享活动令她收获满满,“三地文博志愿者中卧虎藏龙,而且彼此也很默契。我们活动的最后一个节目集体朗诵,在北京、天津和石家庄都有不同的编排,但大家每到一地都能很快融入其中。”蔚县博物馆馆长王艳萍认为,该活动为三地文博志愿者提供了很好的互动和交流的平台:“虽然不是比赛,但大家都卯足了劲,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众。”
“本次活动是京津冀三地文博志愿者风采的一次展现,也是京津冀文化的一个展现。”昨天,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刘卫华表示,作为“2025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之一,该分享活动在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相继举办,三地博物馆志愿者同台分享,用独特表达方式集中展示三地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向三地公众讲述了京津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节庆风俗。“本次活动中,通过来自北京、天津还有河北的17位志愿者的精彩分享,石家庄观众不但聆听到京津冀三地的地域文化故事,而且集中领略了三地不同博物院文博志愿者的风采,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全场观众。”刘卫华如是说。(记者 黄蓥)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