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大量植物遗存 为葬俗研究添实证

侠名

中新社重庆1月27日电 (记者 钟旖)粟、黍、水稻、大豆等谷物,板栗、梅、李、甜瓜等果品,紫苏、平叶酸藤子等中药材……记者27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重庆武隆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大量植物遗存,将为认识西汉早期乌江流域先民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材料,为反映当时的丧葬习俗提供重要佐证。

  关口西汉一号墓位于武隆区乌江腹地内,是中国新发现的保存完好、罕见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墓葬,系乌江流域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此前已出土680余件器物,以漆木器为主。

1月27日,重庆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的紫苏。(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因墓葬处于饱水环境,大量的有机质文物得以保存下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马晓娇介绍,考古人员对墓葬内的淤泥进行了系统的湿筛(即水洗),提取到大量植物遗存,包括植物种子、果实果核、植物根茎、竹笥、树叶等,种类非常丰富。

  具体来看,可鉴定的出土植物有粟、黍、水稻、大豆、板栗、梅、李、甜瓜、柚、紫苏、平叶酸藤子、接骨草等,说明汉代先民利用的植物丰富多样。马晓娇提到,墓葬中发现较多板栗和平叶酸藤子。在一个陶罐底部,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梅的果核、果蒂和果皮。

  当然,墓葬中也有很多植物被分解未保存下来,结合遣策内容比对,“粢米”“秫米”“稗米”等脱壳的谷物籽粒已经腐朽,仅保存下来农作物的外壳。

  “汉代有以谷物随葬的传统,多数谷物会埋藏在边厢或粮库中。”马晓娇称,根据浮选结果,关口西汉一号墓的谷物多出土于椁室头厢,且在木棺内及圆奁内还出土了大豆、水稻等植物遗存,这一现象较为特殊。综合来看,前述新发现可为研究中国西汉初期葬制葬俗等提供实物佐证和重要的基础研究材料。(完)

【编辑:田博群】

黄山交警发布高速路及景区景点十一假期易堵信息

陕西省汉台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为什么走久了会出现大腿外侧疼痛?教您这么缓解→

探访石龙坝水电站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4

浙江杭州正式启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江西省峡江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_1

开渔在即 万宁海岸警察开展“迎开捕,送法治”普法宣传

内蒙古自治区松山区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国庆假期天柱山风景区单日最大接待限量36000人

铁路上海站今日预计发送旅客40.0万人

蒸湘区:合力铸“剑” 齐心护“未”

重庆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大量植物遗存 为葬俗研究添实证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朗月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